视网膜激光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性视力模糊、光敏感、轻微疼痛等后遗症,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出血或视野缺损概率较低。视网膜激光治疗主要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等疾病,通过光凝作用封闭异常血管或加固视网膜。
1、短暂性视力模糊激光治疗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与激光能量刺激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有关。多数患者3-5天自行恢复,期间避免驾驶或精细用眼。若持续超过1周需复查排除黄斑水肿。
2、光敏感症状约三成患者术后出现畏光反应,因激光改变了视网膜光感受器敏感性。建议外出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室内避免强光直射眼部,症状通常2周内逐渐适应。
3、轻微疼痛不适治疗中使用的角膜接触镜压迫及激光热效应可能导致眼球胀痛,术后可使用医生推荐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剧烈疼痛伴头痛呕吐需警惕眼压升高,应立即就医。
4、视网膜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或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治疗区出血,表现为突发飞蚊症加重或视野遮挡。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评估出血范围,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5、视野缺损过度光凝可能损伤视神经纤维层,导致对应区域视野暗点。术前精确计算光斑参数可降低风险,已出现缺损者可尝试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及揉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眼底OCT监测视网膜结构,补充叶黄素和维生素A有助于光感受器修复。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出现持续闪光感、视力骤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返院检查。
视网膜血管瘤病通常分为早期、进展期和终末期三个阶段。
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表现,此时血管瘤体积较小,对视网膜结构影响有限。进展期血管瘤逐渐增大,可伴随视网膜出血、渗出或水肿,患者视力下降明显,可能出现视野缺损或闪光感。终末期血管瘤广泛侵犯视网膜及周围组织,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或继发性青光眼,严重者可致失明。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外伤,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若出现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明确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