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材料的选择需根据龋洞位置、牙齿功能及患者需求综合评估,主要有银汞合金、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陶瓷嵌体、金合金等类型。
1、银汞合金银汞合金由银、锡、铜等金属与汞混合而成,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适合后牙大面积龋洞修复。其缺点是颜色与天然牙不匹配,可能引起局部牙龈着色,且需要磨除较多健康牙体组织。目前因含汞争议,临床使用逐渐减少。
2、玻璃离子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能释放氟离子预防继发龋,对牙髓刺激性小,常用于儿童乳牙或接近牙髓的深龋修复。但其机械强度较低,易磨损,不适合承受较大咬合力的后牙区。操作时对湿度敏感,需严格隔湿处理。
3、复合树脂复合树脂通过光固化形成与牙色相近的修复体,适用于前牙美学区或小范围后牙缺损。采用酸蚀粘接技术可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牙体,但存在聚合收缩可能导致微渗漏。需定期检查边缘密合度,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表面着色。
4、陶瓷嵌体陶瓷嵌体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具有优异的美学效果和生物相容性,适合后牙中等以上缺损。需分两次就诊完成,首次备牙取模,第二次粘接嵌体。其硬度接近天然牙釉质,但脆性较大,不适合有夜磨牙症患者。
5、金合金金合金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和边缘封闭性,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腐蚀或过敏反应。多用于后牙高嵌体修复,尤其适用于对金属不过敏且追求长期稳定性的患者。但因颜色显眼且价格较高,临床应用相对有限。
选择补牙材料时应优先考虑牙齿功能需求,前牙区侧重美观性可选用复合树脂或陶瓷,后牙承受较大咬合力则需考虑银汞合金或金合金。儿童患者建议使用释放氟离子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所有修复体均需定期口腔检查维护,避免继发龋或修复体折裂。日常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控制甜食摄入频率,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和龋风险评估。
楔状缺损补牙通常安全有效,但可能出现牙齿敏感、充填体脱落等短期不适。楔状缺损是牙齿颈部硬组织慢性损耗形成的缺损,补牙治疗主要有玻璃离子充填、复合树脂充填、流体树脂充填等方式。
1、牙齿敏感补牙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冷热刺激敏感,多因牙本质暴露或充填材料导热性引起。轻度敏感通常2-4周自行缓解,持续加重需复诊检查。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可减轻症状,严重者可配合脱敏牙膏护理。
2、充填体脱落缺损位于牙颈部应力集中区,咀嚼受力时充填体易发生松动脱落。选择弹性模量匹配的充填材料能降低脱落概率,复合树脂比传统玻璃离子粘接更牢固。发现充填体缺损应及时复诊修补,避免缺损继续加深。
3、继发龋坏充填体边缘微渗漏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发继发龋齿。精细抛光充填体边缘、使用含氟充填材料可预防。每半年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边缘着色或龋坏,微小继发龋可通过抛光处理,较大缺损需重新充填。
4、牙龈刺激充填体边缘过度悬突可能刺激牙龈,引发红肿出血。精确的窝洞预备和边缘修整能避免该问题,出现牙龈炎症需调磨抛光充填体边缘,配合消炎含漱液使用。
5、咬合干扰充填体过高可能改变咬合关系,导致咀嚼不适或颞下颌关节症状。补牙后需进行咬合纸检查并调磨高点,夜间磨牙患者建议佩戴颌垫保护充填体。
楔状缺损补牙后应避免用修复牙咬硬物,选择软毛牙刷采用竖刷法清洁颈部。长期使用含氟牙膏可增强牙体抗酸能力,每年定期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充填体异常。缺损较深接近牙髓时,建议先行脱敏治疗观察再决定是否充填,避免直接刺激牙髓引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