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在CT上通常表现为结节、空洞、磨玻璃影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真菌感染在肺部CT影像中可呈现多种形态,结节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多为多发小结节,边缘模糊或清晰,部分结节内部可见低密度区。空洞性病变多见于曲霉菌感染,表现为薄壁或厚壁空洞,周围可有晕征或空气新月征。磨玻璃影常提示早期感染或免疫抑制患者的侵袭性病变,密度均匀且边界不清。部分患者可出现实变影,伴随支气管充气征。曲霉菌球在CT上表现为空洞内的移动性团块,具有特征性。隐球菌感染可形成单发或多发结节,偶见钙化。毛霉菌病进展迅速,易出现大片实变伴血管侵袭征象。
怀疑真菌感染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定期复查影像学变化。
真菌病可能由皮肤屏障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潮湿环境接触、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保持皮肤干燥、穿透气衣物、避免共用个人物品等方式治疗。
1、皮肤屏障受损皮肤表面的角质层破损或微小裂痕可能使真菌更容易侵入。频繁使用碱性清洁剂、过度搓洗或外伤均会破坏皮肤保护层。建议使用温和的弱酸性沐浴露,擦干身体时避免用力摩擦,出现伤口应及时消毒处理。皮肤完整性恢复后真菌感染概率会显著降低。
2、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或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发热、肺部浸润等全身症状,需进行血清学检查确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等强效抗真菌药物,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提升免疫力。
3、长期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使念珠菌等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常见于长期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出现口腔白膜或阴道分泌物异常。出现此类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或克霉唑栓剂,必要时需调整抗生素用药方案。
4、潮湿环境接触游泳池、公共浴室等潮湿场所容易滋生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足部长期浸泡可能引发趾间糜烂型足癣,表现为脱皮、瘙痒和水疱。建议接触后立即擦干脚趾缝,穿着吸湿速干的棉袜,严重时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
5、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反复发生皮肤念珠菌感染,常见于乳房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同时糖尿病患者外周循环障碍会延缓伤口愈合。除使用酮康唑软膏外,更需严格监测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预防真菌感染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脚部、腹股沟等易出汗部位。日常应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衣,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足部皮肤,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真菌粉剂。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导致病情加重。合理膳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