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可以辅助发现肝硬化早期病变,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肝硬化早期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肝脏回声增粗、表面欠光滑、门静脉增宽、脾脏肿大、胆囊壁水肿等特征。
1、肝脏回声增粗:
早期肝硬化时肝细胞受损会导致肝组织纤维化,彩超下可见肝脏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这种改变与脂肪肝相似,需结合肝功能检查鉴别。发现异常回声时应定期复查监测变化。
2、肝脏表面欠光滑:
正常肝脏表面光滑平整,早期肝硬化可能出现轻度凹凸不平。但轻微的表面改变容易被肠气干扰而漏诊,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以提高检出率。
3、门静脉增宽:
门静脉直径超过13毫米提示门静脉高压可能。早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彩超多普勒可测量血流参数。需注意测量时患者需屏气配合,避免呼吸影响结果。
4、脾脏肿大:
脾脏长径超过11厘米或厚度超过4厘米为脾肿大表现。肝硬化早期脾脏可能轻度增大,但特异性较低,需排除感染等其他病因。脾静脉扩张程度可辅助判断门脉高压严重度。
5、胆囊壁水肿:
胆囊壁厚度超过3毫米呈"双边征"是肝源性水肿的表现。这种改变与低蛋白血症相关,但急性胆囊炎也会出现类似征象,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肝硬化早期患者应保持优质蛋白饮食,每日摄入1.2-1.5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来源。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以内。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30-45分钟,运动强度以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为宜。戒酒并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肝脏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