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时肺部出现呼噜声可能由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水肿或呼吸道异物等原因引起。
1、支气管炎:
支气管黏膜炎症会导致分泌物增多,气流通过狭窄气道时产生异常声响。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常与长期吸烟有关。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感染药物,配合祛痰止咳治疗。
2、哮喘发作:
气道高反应性引发支气管痉挛,气流通过收缩的支气管时产生哮鸣音。哮喘发作时可能伴有胸闷、呼吸困难,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严重时需糖皮质激素治疗。
3、慢性阻塞性肺病:
小气道阻塞和肺气肿改变导致呼气时气流受限,产生持续性啰音。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氧疗,需戒烟控制病情进展。
4、肺水肿:
肺泡内液体渗出使气流通过液体时产生水泡音,常见于左心衰竭患者。可能伴随端坐呼吸、粉红色泡沫痰,需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治疗原发心脏疾病。
5、呼吸道异物:
异物阻塞部分气道会导致局限性喘鸣音,常见于儿童误吸小物件。可能出现突发性呛咳、呼吸困难,需通过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完全阻塞需立即急救处理。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长期吸烟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哮喘患者需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新生儿睡觉打呼噜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鼻腔分泌物堵塞、腺样体肥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鼻腔狭窄且分泌物较多,平躺时分泌物可能堵塞鼻腔导致打鼾,这种情况可通过调整睡姿或清洁鼻腔缓解。部分新生儿存在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吸气时喉部组织塌陷会引起打鼾声,多数会随年龄增长自行改善。腺样体肥大可能因反复感冒或过敏反应引起,会导致持续性打鼾甚至呼吸暂停,需通过鼻内镜检查确诊。
若打鼾伴随呼吸暂停、喂养困难或发育迟缓,建议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评估。日常需保持睡眠环境湿度适宜,避免仰卧位时颈部过度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