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强迫症是焦虑障碍的一种亚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患者通常能意识到这些想法或行为的不合理性,但难以控制。
强迫症的核心特征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的、不受控制的想法、冲动或画面,常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强迫行为则是患者为了缓解焦虑而重复进行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如反复洗手、检查、计数等。这些症状会消耗大量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脑影像学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的部分脑区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
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主要指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且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而强迫症患者通常保持现实检验能力,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强迫症状是不合理的,这与精神病有本质区别。但严重的强迫症可能伴随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此时需要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强迫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与反应预防是首选方法,能有效减少强迫症状。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胶囊、舍曲林片、帕罗西汀片等。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考虑深部脑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家属需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逐步减少强迫行为。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电休克疗法可以治疗部分精神病,适用于药物疗效不佳的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电休克疗法通过电流刺激大脑产生治疗性抽搐,能快速缓解严重症状,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禁忌症。
电休克疗法对急性发作的重度抑郁症有显著效果,尤其伴有自杀倾向或拒食的患者。治疗通常需要6-12次为一个疗程,起效速度比药物更快。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记忆障碍,多数在数月内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严重幻觉、妄想或木僵状态时,电休克可快速控制症状。部分难治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可能从中获益。
电休克疗法不适用于轻度精神障碍或单纯失眠焦虑患者。存在颅内压增高、近期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躯体疾病的患者禁用。儿童青少年及孕妇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治疗前需完善心电图、脑电图、血液检查等评估,治疗时需全身麻醉并配合肌松剂以防止骨折等并发症。
电休克疗法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前后需监测生命体征和认知功能。治疗后应继续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家属需了解治疗可能带来的短期记忆影响,帮助患者做好日常生活管理。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