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突发脑卒中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保持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避免窒息,记录发病时间并观察症状表现。脑卒中的急救处理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移动患者颈部、清除口腔异物、禁止喂食喂水、等待专业救援。
1、立即呼救发现疑似脑卒中症状后,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准确告知接线员患者所在位置、年龄、突发症状及持续时间,要求派遣具有卒中救治资质的救护车。我国部分城市已建立脑卒中急救地图,可主动询问就近的卒中中心位置。呼救时应保持通话畅通,避免占用急救电话线路。
2、体位管理协助患者平卧于安全环境,头部垫高15-30度并偏向一侧。若出现呕吐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导致窒息。避免剧烈摇晃或突然改变体位,尤其不可随意搬动患者头部。解开领口、腰带等紧束物品,保持呼吸通畅。抽搐发作时需保护患者避免跌落或撞伤。
3、症状记录准确记录发病具体时间,这对后续静脉溶栓治疗至关重要。观察并向急救人员描述症状特征:是否出现面部歪斜、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视力障碍或剧烈头痛。使用手机拍摄患者异常表现视频有助于医生判断。注意记录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及近期用药情况。
4、禁食禁水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绝对禁止给患者喂食、喂水或服用任何药物。脑卒中可能导致吞咽功能障碍,进食饮水易引发吸入性肺炎。部分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紧急手术,进食会增加麻醉风险。若患者主诉口渴,可用湿棉签湿润口唇缓解不适。
5、准备送医提前准备好医保卡、既往病历、近期检查报告等医疗资料。清理楼道障碍物确保担架通行顺畅。指定一名家属陪同就医,其他人避免扎堆跟随。如自行驾车送医,需提前联系医院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到达医院后直接前往卒中绿色通道,向分诊护士强调发病具体时间。
脑卒中急救的黄金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每延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日常应学习识别FAST原则:面部下垂、手臂无力、言语困难、及时呼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饮食。建议家庭成员共同参加红十字会急救培训,掌握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家中可常备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等监测设备,老年人卧室和浴室应安装防滑设施和紧急呼叫装置。
脑卒中一般是指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脑血栓是脑梗死的常见原因。脑卒中主要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脑出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血栓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1、脑卒中与中风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脑卒中与脑出血脑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脑出血起病急骤,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和必要时手术治疗。
3、脑卒中与脑梗死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等。脑梗死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改善脑循环等措施。
4、脑卒中与脑血栓脑血栓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指脑血管内形成的血栓阻塞血管。脑血栓形成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预防脑血栓需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5、相互关系脑卒中是中风的总称,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大类。脑血栓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疾病都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及时识别不同类型的中风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防脑卒中需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对于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预防脑卒中发生。一旦出现突发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黄金救治时间内获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