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中是否需要活检取决于黏膜病变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溃疡性病变、息肉样隆起、黏膜色泽异常、黏膜粗糙增厚、血管纹理紊乱等情况时需进行活检。
溃疡性病变通常表现为黏膜表面凹陷伴边缘不规则,可能由消化性溃疡、克罗恩病或恶性肿瘤引起。内镜下可见基底覆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活检可鉴别良恶性溃疡。息肉样隆起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早期癌变病灶,直径超过5毫米或表面分叶状、糜烂的息肉需活检明确性质。黏膜色泽异常如发红、苍白或褪色区域可能提示肠化生、萎缩性胃炎或早期肿瘤,尤其出现边界不清的斑片状改变时需取样。黏膜粗糙增厚常见于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若伴随结节状或颗粒样改变需排除淋巴瘤或特殊感染。血管纹理紊乱表现为局部血管密集、扭曲或突然中断,可能隐匿早期胃癌或食管癌,需靶向活检确认。
胃肠镜检查后24小时内应进食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粗纤维食物。活检部位可能少量渗血,需观察排便颜色,出现呕血或黑便立即就医。一周内禁止剧烈运动、饮酒及服用抗凝药物,防止创面出血。建议记录术后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医生。活检病理报告通常需3-7个工作日,随访时需携带完整检查资料供医生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