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可通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等药物控制症状。哮喘通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有关。
1、吸入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倍氯米松气雾剂等,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频率。每日剂量需根据病情调整,通常为200-800微克,分2-3次使用。
2、长效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粉雾剂、福莫特罗粉雾剂等,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常与吸入激素联合使用,每日1-2次,每次1-2吸。
3、白三烯调节: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片、扎鲁司特片等,通过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和收缩。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日10毫克,睡前服用。
4、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快速缓解症状。必要时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甲泼尼龙注射液等。
5、生物制剂:对于重度哮喘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美泊利单抗注射液等,针对特定炎症介质进行靶向治疗。
哮喘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猕猴桃,以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有助于增强肺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监测肺功能,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脑血管堵塞的治疗药物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个体化选择,不存在单一特效药。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阻断ADP受体减少血小板活化,常用于支架术后或高危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斑块,需长期规律服用。急性期可能联合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但须在时间窗内由专业团队评估。部分患者需配合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尤其合并房颤时。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