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脑血管问题可能由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血栓、脑出血等原因引起。
1、神经内科神经内科主要负责脑血管疾病的非手术治疗,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药物管理和保守治疗。神经内科医生会通过药物治疗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管理。
2、神经外科神经外科主要处理需要手术干预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大面积脑出血等。神经外科医生会评估手术指征,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开颅手术,处理血管病变并预防再次出血或梗塞。
3、心血管内科部分脑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如房颤导致的脑栓塞。心血管内科医生会参与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处理心脏原发病因,预防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
4、急诊科急性脑血管意外如脑卒中患者通常会首先就诊于急诊科。急诊医生负责快速识别卒中类型,启动溶栓或取栓绿色通道,稳定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分流转诊至相应专科。
5、康复医学科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需要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科医生会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言语治疗、吞咽功能恢复等,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定期进行脑血管健康检查,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康复期患者需坚持功能锻炼,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与陪伴。
检查脑血管堵塞通常建议选择核磁共振,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CT。
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清晰显示脑组织缺血、梗死灶及血管狭窄程度,尤其对早期脑梗死和小病灶的检出率优于CT。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评估脑血管形态,适合肾功能不全或对碘造影剂过敏者。但检查时间较长且对患者配合度要求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无法进行。
CT检查速度快,对急性脑出血的识别具有不可替代性,可在数分钟内完成扫描并排除出血性卒中。CT血管成像需注射碘造影剂,能直观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位置,但辐射量较高且对早期缺血灶敏感度有限。肾功能异常或造影剂过敏者需谨慎选择。
建议根据医生评估选择检查方式,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