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不是腺样体,两者是不同解剖结构的病理表现。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的半透明水肿样赘生物,常见于中鼻道和筛窦区域,可能与慢性鼻炎、哮喘或阿司匹林不耐受有关,典型症状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及分泌物增多。腺样体则是位于鼻咽顶部的淋巴组织,属于免疫器官,儿童期生理性增生多见,若过度肥大会引发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或中耳炎,通常随年龄增长逐渐萎缩。
鼻息肉治疗需根据体积选择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片,或经鼻内镜手术切除。腺样体肥大以保守观察为主,若合并感染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严重梗阻需行腺样体刮除术。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避免过敏原刺激,儿童出现睡眠障碍需及时耳鼻喉科评估。
鼻息肉手术后可通过鼻腔冲洗、避免用力擤鼻、定期复查等方式进行护理。
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鼻腔分泌物和结痂,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每日进行。避免用力擤鼻可防止手术创面出血或黏膜损伤,打喷嚏时应张口以减轻鼻腔压力。定期复查能帮助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粘连或复发。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压升高导致鼻出血。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促进伤口愈合。睡眠时可抬高床头减少鼻部充血。
恢复期间应戒烟酒,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外出佩戴口罩减少粉尘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