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一般对身体无明显伤害,但存在极少数并发症风险。心脏造影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并拍摄X光影像来评估血管状况。
心脏造影属于微创检查,多数患者仅需局部麻醉,术后穿刺部位可能出现轻微淤青或疼痛,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检查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会经肾脏代谢排出,对肝肾功能正常者影响较小。现代低渗透压造影剂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过敏反应和肾损伤概率。检查全程心电监护可实时发现异常,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操作方案。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或血肿、导管操作诱发心律失常、肾功能暂时性损伤等。既往有造影剂过敏史、严重肾功能不全、未控制的甲亢患者风险相对较高。检查后突发胸闷气促、穿刺处持续肿胀、排尿显著减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建议检查前完善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筛查,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术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适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心脏造影的临床获益远大于风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由经验丰富的团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