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早期可通过手术切除、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辅助等方式治疗。卵巢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胀、盆腔疼痛或尿频等非特异性表现。
1、手术切除全面分期手术是早期卵巢癌的核心治疗手段,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等。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在严格评估后可考虑单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将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制定。
2、化学治疗紫杉醇联合卡铂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适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对于铂类敏感型复发患者,可选用吉西他滨或多柔比星脂质体等二线药物。化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3、靶向治疗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患者,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可用于铂敏感复发患者的维持治疗。使用前需进行基因检测和心血管评估。
4、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患者。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联合方案正在临床试验阶段。免疫治疗需警惕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
5、中医药辅助黄芪注射液可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康莱特胶囊有助于改善癌性疲劳。中药熏洗可缓解腹水引起的腹胀,但须在正规中医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靶向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确诊卵巢癌后应建立包含妇科肿瘤、营养科、心理科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治疗期间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后两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诊。
卵巢癌2期患者术后最长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具体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治疗规范性密切相关。
卵巢癌2期指肿瘤局限于单侧或双侧卵巢,伴盆腔扩散但未累及腹腔脏器。术后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低级别浆液性癌、黏液性癌等预后较好的病理类型,若实现R0切除且规范完成铂类化疗,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60%-70%,10年生存率可达40%以上。但高级别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侵袭性较强的类型,或存在BRCA基因突变者,复发风险相对较高。术后需定期监测CA125及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复发可考虑二次减瘤术或靶向治疗。
建议术后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严格遵医嘱完成后续治疗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