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肿瘤五项检查通常能查出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输卵管癌。肿瘤五项检查主要包括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和人附睾蛋白4等指标,有助于早期筛查相关癌症。
1、乳腺癌糖类抗原153是乳腺癌的重要标志物,该指标升高可能与乳腺癌有关。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皮肤凹陷等症状。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和来曲唑片。建议4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
2、卵巢癌糖类抗原125和人附睾蛋白4对卵巢癌筛查具有较高特异性。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腹胀、盆腔疼痛或尿频等表现。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注射用顺铂、注射用紫杉醇和奥拉帕利片。高危人群可考虑定期妇科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
3、宫颈癌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在部分宫颈癌患者中可见升高。宫颈癌常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出血、性交后出血或分泌物增多。临床常用药物有注射用顺铂、注射用卡铂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接种HPV疫苗和定期宫颈细胞学检查是重要预防措施。
4、子宫内膜癌糖类抗原125和癌胚抗原可能提示子宫内膜癌风险。典型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异常。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醋酸甲羟孕酮片、注射用多柔比星和注射用顺铂。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需加强筛查。
5、输卵管癌人附睾蛋白4和糖类抗原125对输卵管癌有一定诊断价值。输卵管癌症状与卵巢癌相似,可能出现盆腔包块或腹水。治疗药物包括注射用卡铂、注射用紫杉醇和注射用环磷酰胺。该病较为罕见,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肿瘤五项检查结果异常不代表确诊癌症,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综合判断。建议女性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35岁以上女性应每年进行妇科检查,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需遵医嘱增加筛查频率。检查发现指标异常时不必过度焦虑,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