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时通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异常状态,这种症状称为自知力缺乏。精神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结构异常、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创伤或药物滥用等原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
多数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会出现现实检验能力丧失,无法辨别幻觉或妄想的虚假性。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坚信自己被监视或控制,偏执型障碍患者可能对周围人产生无端敌意。此时患者往往拒绝承认患病,甚至将医生的诊断视为迫害的一部分。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发作期可能短暂意识到情绪异常,但仍难以控制行为。
少数患者在病情稳定期或早期阶段可能察觉某些异常表现。抑郁症患者有时能主动描述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强迫症患者可能意识到重复行为的非理性。某些精神分裂症前驱期患者会感到思维变得模糊或感知变化,但这类自知力往往随着病情进展而消失。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情绪平复后可能后悔冲动行为。
精神病的治疗需要结合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片、利培酮口服液,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训练。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避免直接否定患者的妄想内容。维持规律作息、减少应激刺激、定期复诊有助于病情稳定,急性发作期需立即送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