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和鼻囊肿的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两者均可引起鼻塞等症状,但病理机制与并发症风险不同。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增生,多与过敏、哮喘或慢性鼻窦炎相关。典型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导致鼻窦炎反复发作或引发中耳炎。治疗上以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为首选,无效时需考虑内镜手术切除。鼻囊肿则多为鼻窦黏膜腺体阻塞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常见于上颌窦,多数体积较小且生长缓慢。症状轻微者可能仅表现为偶发头痛或面颊胀痛,较大囊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视力问题。无症状小囊肿可观察,较大囊肿需手术引流。
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湿润,过敏体质者应减少接触粉尘等过敏原。
鼻息肉肥大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鼻息肉肥大可能与慢性鼻炎、过敏反应、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流涕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缩小息肉体积。物理治疗包括鼻腔冲洗、雾化吸入等,能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减轻黏膜水肿。若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或息肉较大,可考虑鼻内镜手术切除息肉,手术创伤小且恢复较快。
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适当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