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右侧小腹疼痛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阑尾炎等原因引起。
1、原发性痛经:
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收缩,可能引发单侧下腹牵涉性疼痛。疼痛通常呈阵发性,可伴随腰酸、乏力等症状。热敷下腹部或服用布洛芬等药物可缓解症状。
2、卵巢囊肿:
月经期卵巢黄体囊肿可能因激素变化发生扭转或破裂,表现为突发性锐痛。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时风险增加,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附着在右侧卵巢或盆腔,月经期出血刺激腹膜引发疼痛。疼痛具有进行性加重特点,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痛。腹腔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药物治疗包括孕三烯酮、达那唑等。
4、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在月经期免疫力下降时易急性发作,炎症刺激导致右侧下腹持续性钝痛。可能伴有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需抗生素治疗,严重者形成输卵管脓肿需手术引流。
5、阑尾炎:
月经期盆腔充血可能掩盖阑尾炎症状,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是典型体征,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确诊后需急诊阑尾切除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穿孔。
建议月经期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呕吐时需及时就医。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缓解疼痛,饮食上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经期游泳等可能引发感染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