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一般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治疗目标为减轻炎症、缓解疼痛、保护关节功能。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和炎症,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可延缓关节破坏,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注射液适用于中重度患者。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和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严重关节畸形患者可能需要滑膜切除术或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治疗。
患者应避免关节受凉和过度劳累,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均衡饮食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和治疗方式。
风湿性关节炎通常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皮肤环形红斑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小关节肿痛、晨僵、关节畸形等。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以抗生素和抗炎药物为主,类风湿关节炎则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症状多为暂时性,治疗后通常不会遗留关节畸形,但可能累及心脏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损害呈进行性发展,晚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可见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类风湿关节炎则常见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凉,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散步等,有助于维持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