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一般可以怀孕,但需在病情稳定期并做好孕期管理。哮喘控制良好时妊娠风险较低,若急性发作未控制可能影响母婴健康。建议孕前进行肺功能评估并与呼吸科、产科医生共同制定管理方案。
哮喘控制稳定的患者妊娠通常较为安全。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改善部分患者气道高反应性,但需持续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控制药物维持病情稳定。妊娠期间应定期监测峰流速值,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呼吸道感染。多数患者在规范治疗下可顺利度过妊娠期,胎儿发育不受明显影响。
未控制的中重度哮喘可能增加妊娠风险。急性发作时缺氧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妊娠期禁用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孟鲁司特等药物,突发喘息需立即就医。合并肺动脉高压或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时,妊娠可能危及生命,需严格避孕。
哮喘患者计划怀孕前3个月应优化治疗方案,将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频率控制在每周少于2次。孕期可继续使用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吸入激素,急性发作时首选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哺乳期用药需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如沙丁胺醇。产后6周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高危期,需加强监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补充维生素D,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降低妊娠期哮喘发作风险。
小儿支气管哮喘通过规范治疗可能达到临床治愈,但需结合个体差异、治疗依从性及环境控制综合评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儿童患者通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可实现症状完全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可预防发作。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肺功能,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约半数患儿在青春期后症状可能自行缓解,但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持续存在。
部分中重度哮喘患儿可能需终身关注呼吸道健康,反复呼吸道感染、家族过敏史或合并过敏性鼻炎等因素可能影响预后。生物靶向治疗如奥马珠单抗对特定重症患儿具有显著疗效。日常需保持室内清洁,适当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情绪波动诱发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