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头牙一般是指智齿,如果没有出现炎症、疼痛或影响邻牙的情况,通常可以拔掉。如果智齿位置不正、反复发炎或导致其他口腔问题,通常建议拔除。智齿拔除需由口腔医生评估后决定。
智齿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的牙齿,由于现代人颌骨空间不足,智齿常出现阻生或错位生长。多数情况下,完全萌出且位置正常的智齿无须拔除,这类智齿能正常参与咀嚼且便于清洁。但需定期检查邻牙是否被挤压,牙龈是否反复发炎。若智齿与对颌牙形成良好咬合关系,口腔卫生维护得当,可长期保留。
当智齿呈现水平、倾斜或倒置阻生时,可能顶撞邻牙导致牙根吸收或龋坏。部分萌出的智齿周围牙龈形成盲袋,易积存食物残渣引发冠周炎,表现为红肿、化脓和张口受限。智齿位置过深可能压迫神经管引起面部麻木。存在这些情况时,医生会建议在炎症控制后尽早拔除,避免引发颌骨囊肿或间隙感染等并发症。
拔除智齿前需拍摄口腔全景片评估牙根形态与神经管位置。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进食温凉软食,按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若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复诊。
牙齿松动不一定要拔掉,需根据松动原因和程度决定。牙齿松动可能与牙周炎、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牙齿松动程度较轻时通常无需拔除。牙周炎引起的早期松动可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牙周治疗控制炎症,配合使用甲硝唑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辅助治疗。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若未伤及牙根,可采用牙弓夹板固定1-2个月,多数能逐渐稳固。骨质疏松患者需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牙齿松动可能随骨密度改善而缓解。
牙齿松动严重时可能需要拔除。三度松动的患牙已丧失咀嚼功能,保留可能引发反复感染或影响邻牙,此时建议拔牙后3个月进行种植修复或固定桥修复。牙根纵裂、根尖周大面积病变等不可逆损伤的患牙,拔除是避免炎症扩散的有效手段。对于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病后再评估拔牙必要性。
日常应注意选用软毛牙刷和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避免用患牙咬硬物。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牙周炎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出现牙龈出血、牙齿移位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拔牙概率。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