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AD一般是指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损。特应性皮炎可能与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
1、遗传因素特应性皮炎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约70%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若父母双方均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高。这类患者往往存在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
2、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患者皮肤中神经酰胺等脂质成分减少,角质层结构异常,导致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外界过敏原更易侵入。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易受刺激。建议选用含神经酰胺、尿素等成分的保湿霜,每日多次涂抹,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3、免疫异常患者体内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活化,产生大量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引发皮肤炎症反应。急性期皮损以红斑、丘疹、渗出为主,慢性期则出现苔藓样变。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免疫调节剂。
4、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冬季寒冷干燥时症状易加重,夏季出汗也可能刺激皮肤。患者应穿着纯棉透气衣物,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使用防螨床上用品。
5、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可加重皮肤炎症,部分患者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会出现疱疹样湿疹。皮损渗出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物,严重感染需口服抗生素治疗。
特应性皮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避免搔抓破坏皮肤屏障。日常坚持使用保湿剂,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饮食上注意记录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但无须盲目忌口。症状急性发作时可冷敷缓解瘙痒,夜间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建议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阶梯式调整治疗方案,严重时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控制炎症。
维生素AD通常建议出生后数天开始服用,可持续补充至3岁左右。维生素AD的补充时机主要与生长发育需求、光照条件、喂养方式等因素有关。
1、新生儿期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AD。此时婴儿从母体获得的维生素D储备有限,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需通过补充剂满足每日400IU的维生素D需求。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人群可能需更早开始补充,具体需遵医嘱。
2、婴幼儿期1岁以内婴幼儿是维生素AD补充的关键阶段。此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需求量大。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需持续补充,因母乳中维生素D浓度不足。添加辅食后仍建议维持补充,直至饮食能稳定提供足够维生素A和D。
3、幼儿期1-3岁幼儿可根据饮食情况调整补充剂量。若幼儿每日能摄入强化配方奶、动物肝脏、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AD的食物,且保证充足户外活动,可逐渐减少补充剂用量。冬季日照不足或挑食儿童建议持续补充。
4、特殊状况早产儿、双胞胎、慢性腹泻患儿需延长补充时间。存在佝偻病高危因素的儿童,如长期室内生活、深色皮肤、母亲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可能需将补充期延长至青春期,具体方案需由医生评估制定。
5、补充原则维生素AD补充应以预防性剂量为主,避免超量。维生素A每日推荐量不超过1000IU,维生素D不超过800IU。夏季日照充足时可暂停维生素D补充,但维生素A仍需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取。服用期间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维生素AD补充期间需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等。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补充剂应避光保存,开封后建议1个月内用完。若儿童出现食欲减退、烦躁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评估。不同品牌维生素AD的剂量配比存在差异,更换产品时需仔细核对成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