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拉肚子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过敏、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改善胃肠功能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饮食不当小孩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进食生冷、油腻或变质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引发腹泻呕吐。家长需暂停给孩子食用刺激性食物,改为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注意观察孩子大便性状和呕吐频率,若无改善需就医。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水样便和喷射性呕吐,可能伴随发热。病毒具有传染性,家长需做好餐具消毒和隔离防护。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对症治疗。
3、细菌感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感染多由不洁饮食引起,腹泻物可能含有黏液或血丝。细菌性肠炎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确诊,家长应保留孩子新鲜大便样本送检。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4、食物过敏牛奶蛋白、鸡蛋等食物过敏可引发胃肠道变态反应,通常在进食后2小时内出现症状。家长需记录孩子饮食日记,发现可疑致敏食物应立即停用。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过敏反应,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5、胃肠功能紊乱腹部受凉、情绪紧张等因素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出现非感染性腹泻。家长可用温热毛巾给孩子敷腹部,按摩足三里穴位。可咨询医生后使用醒脾养儿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
护理期间家长需注意保持孩子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应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的原则,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富含果胶的食物。若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持续高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