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和发生部位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四级,分级标准主要依据肿瘤生物学行为评估。
1、极低危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且核分裂象≤5/50HPF,胃部病灶转移概率极低,通常内镜下切除后无须辅助治疗。
2、低危肿瘤直径2-5厘米或核分裂象≤5/50HPF,非胃部病灶需密切随访,部分病例需考虑靶向药物预防复发。
3、中危肿瘤直径5-10厘米或核分裂象6-10/50HPF,具有潜在恶性倾向,术后建议接受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1-3年。
4、高危肿瘤直径超过10厘米或核分裂象>10/50HPF,伴有破裂或转移灶,需长期靶向治疗并定期影像学监测。
确诊后应通过增强CT和病理会诊明确分级,高危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腹部影像,饮食需避免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