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并改善骨代谢,但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与肾虚、脾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治疗以补肾壮骨、健脾益气为主。常用方法包括骨碎补、淫羊藿等补肾中药,配合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如肾俞、足三里以促进气血运行。部分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可减轻腰背疼痛,延缓骨量流失,尤其对早期或轻度骨质疏松效果较明显。但中医治疗起效较慢,需长期坚持,且无法完全替代现代医学的钙剂和抗骨质疏松药物。
对于中重度骨质疏松或已发生骨折的患者,单纯中医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需联合西医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中医辅助治疗时,需由专业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偏方。日常建议适度晒太阳,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并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以增强骨骼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