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并非都会发展为肝硬化,是否进展与病毒复制活跃度、免疫状态、治疗干预等因素有关,主要风险包括长期未抗病毒治疗、合并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进展、基因易感性等。
1、病毒控制不足乙肝病毒持续活跃复制会加速肝细胞损伤,未规范抗病毒者肝硬化风险显著增加。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药物抑制病毒。
2、免疫状态失衡免疫系统过度攻击感染病毒的肝细胞会导致慢性炎症,长期可诱发纤维化。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采用免疫调节治疗。
3、合并肝损伤因素酗酒、脂肪肝或药物性肝损会与乙肝协同破坏肝脏。须戒酒、控制体重,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4、遗传代谢异常部分患者存在铁过载或铜代谢障碍等遗传因素会促进肝硬化。需筛查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必要时进行驱铁治疗。
乙肝患者应每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弹性检测,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运动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