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患者通过规范用药通常可以治愈,但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判断。细菌性肺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痊愈,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支持为主,支原体肺炎需大环内酯类药物,真菌性肺炎需抗真菌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细菌性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黄痰等症状。医生会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规范用药7-10天后,多数患者肺部炎症可完全吸收。病毒性肺炎常见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干咳、肌肉酸痛。治疗以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为主,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这类肺炎具有自限性,用药主要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特征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是首选,疗程需达14天以上。真菌性肺炎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肺部CT常显示结节影,需使用氟康唑胶囊、伏立康唑片等抗真菌药物,疗程可能持续数月。
肺炎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稀释痰液。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鸡蛋羹、瘦肉粥、西蓝花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居室需定时通风,湿度维持在50%-60%。康复后可进行散步、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复诊。治愈后建议戒烟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老年人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