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停止腐蚀需要通过及时治疗和日常护理共同实现,主要措施包括龋齿充填、根管治疗、窝沟封闭、使用含氟牙膏、调整饮食结构等。蛀牙是细菌侵蚀牙体硬组织导致的进行性破坏,若不干预可能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
1、龋齿充填早期龋齿可通过去除腐质后使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适用于龋坏未累及牙髓的浅龋或中龋,能有效阻断细菌继续侵蚀。治疗前需通过探诊和X线片评估龋坏范围,充填后需避免咀嚼过硬食物24小时。
2、根管治疗深龋已引发牙髓感染时需清除坏死牙髓,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后严密充填。可配合使用氢氧化钙糊剂等根管消毒药物,治疗过程需2-3次复诊。术后建议全冠修复防止牙体折裂,成功率可达90%以上。
3、窝沟封闭对儿童新萌出的恒磨牙窝沟点隙进行封闭剂涂布,能预防60%以上的咬合面龋齿。使用光固化树脂材料封闭后需定期检查完整性,建议在6-12岁期间每半年复查一次。
4、含氟牙膏每日使用含氟量1000-1500ppm的牙膏刷牙两次,氟化物能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儿童需选用儿童专用含氟牙膏,3岁以下用量不超过米粒大小。可与氟化泡沫等专业防龋措施联合应用。
5、饮食调整严格控制每日糖分摄入次数,避免碳酸饮料和黏性糖果。增加奶酪、坚果等富含钙磷食物,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两餐间饮水替代甜饮,睡前刷牙后禁食。
建议每6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损及时干预。使用牙线清洁邻接面,巴氏刷牙法保证清洁效果。孕妇、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可增加涂氟频率。若出现冷热刺激痛或自发痛需立即就诊,避免炎症扩散至根尖周组织。
牙齿蛀牙掉了一半可通过补牙、嵌体修复、全冠修复、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治疗。牙齿蛀牙通常由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口腔卫生差、牙齿结构异常、唾液分泌减少等原因引起。
1、补牙补牙适用于缺损较小的蛀牙,常用材料有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复合树脂颜色接近天然牙,适合前牙修复。玻璃离子水门汀具有释放氟离子的特性,有助于预防继发龋。补牙前需清除腐质,制备窝洞,消毒后填充材料。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敏感,一般1-2周缓解。补牙后需避免过硬食物,定期检查修复体边缘密合度。
2、嵌体修复嵌体修复适用于中等程度缺损的蛀牙,分为瓷嵌体和金属嵌体。瓷嵌体美观性好,耐磨性强,适合后牙区修复。金属嵌体强度高,适合承受较大咬合力的磨牙。嵌体修复需磨除少量健康牙体,取模后由技工室定制,二次就诊粘接。嵌体边缘密合度高,可减少微渗漏和继发龋风险。修复后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咬硬物。
3、全冠修复全冠修复适用于缺损较大的蛀牙,常见类型有金属烤瓷冠、全瓷冠、金属冠等。全瓷冠美观性最佳,适合前牙区修复。金属烤瓷冠兼具强度与美观,适用于后牙区。全冠修复需磨除部分牙体组织,取模后定制人工牙冠。修复后可能出现牙龈轻微刺激,通常1-2周适应。全冠修复体需定期检查边缘密合度和牙龈健康状况。
4、根管治疗根管治疗适用于牙髓感染的严重蛀牙,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钙糊剂、碘仿糊剂等。治疗过程包括开髓、拔髓、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根管治疗可保留患牙,避免拔牙。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胀痛,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根管治疗后牙齿变脆,建议全冠修复保护。治疗期间避免用患侧咀嚼,保持口腔卫生。
5、拔牙拔牙适用于无法保留的严重蛀牙,常见于牙体大面积缺损伴根尖病变。拔牙后需咬棉球止血30分钟,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创口愈合期间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缺牙区建议3个月后修复,可选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长期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和对颌牙伸长,影响咬合功能。
牙齿蛀牙掉了一半应及时就医,根据缺损程度选择合适修复方式。日常需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至少两次,配合牙线清洁邻面。减少高糖饮食摄入,避免碳酸饮料。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修复后避免用患牙咬硬物,防止修复体脱落。出现修复体松动、边缘发黑或牙龈肿痛需及时复诊。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蛀牙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