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Ⅰ级)、中度(Ⅱ-Ⅲ级)和重度(Ⅳ级),主要依据皮损类型、数量和炎症程度进行分级。
1、轻度痤疮轻度痤疮主要表现为少量粉刺,包括黑头和白头,通常无炎症性皮损。黑头为开放性粉刺,因毛囊口氧化变黑;白头为闭合性粉刺,呈肤色小丘疹。此类痤疮可能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有关,日常需注意清洁,避免使用厚重护肤品,可选择含水杨酸或果酸的外用药物辅助改善。
2、中度痤疮中度痤疮分为Ⅱ级和Ⅲ级。Ⅱ级表现为较多粉刺伴少量炎性丘疹,丘疹呈红色且直径较小;Ⅲ级可见大量粉刺、明显炎性丘疹及脓疱,脓疱顶端有白色脓液。此类痤疮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局部免疫反应激活相关,需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膏如阿达帕林凝胶、抗生素类如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3、重度痤疮重度痤疮以结节和囊肿为特征,皮损直径较大且深达真皮层,常伴随疼痛和瘢痕形成。结节呈硬质肿块,囊肿为含脓液的柔软包块。此类痤疮多与遗传、激素水平异常及严重炎症反应有关,需系统治疗如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或采用光动力疗法、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医疗干预。
4、特殊类型痤疮包括聚合性痤疮、暴发性痤疮等。聚合性痤疮表现为融合性结节和窦道,愈后易留瘢痕;暴发性痤疮起病急骤,伴发热和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此类痤疮需积极抗炎治疗,可能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炎症。
5、分级意义痤疮分级指导治疗方案选择:轻度以局部治疗为主,中度需联合用药,重度需系统治疗或物理干预。分级还能预测瘢痕风险,重度患者更需早期干预。患者应避免自行挤压皮损,定期复诊评估疗效,顽固性痤疮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
痤疮患者日常需选用温和洁面产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炎症期皮损可冷敷缓解红肿,愈后色素沉着需防晒。治疗期间遵医嘱调整用药,异维A酸使用期间须严格避孕。若皮损持续加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