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和自闭症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自闭症谱系障碍,核心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与重复刻板行为。区别主要在于中文语境的使用习惯,孤独症更强调医学诊断术语属性,自闭症更贴近日常口语表达。
孤独症作为专业诊断名词,在国际疾病分类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统一采用该术语,强调其神经发育障碍的本质。医疗机构在出具诊断证明时均使用孤独症表述,涵盖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神接触减少、语言发育迟缓、兴趣范围狭窄等症状,需通过儿童行为量表、发育评估等专业检查确诊。
自闭症作为社会普及度更高的俗称,常见于媒体报道和日常交流中,部分家长认为该词带有消极暗示而倾向使用孤独症。民间存在将自闭症与心理创伤导致的社交退缩相混淆的情况,后者属于后天心理问题而非发育障碍。医学上严格区分两者,自闭症谱系障碍须在3岁前出现症状且与教养方式无关。
建议家长发现儿童存在社交回避、语言倒退等表现时,及时到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早期干预可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等改善核心症状,同时需避免将儿童单纯内向性格误判为疾病表现。日常养育中应注重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配合专业机构进行社交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