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碎石后发烧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补液降温、调整体位、观察排尿情况及复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处理,通常与碎石残留刺激、尿路感染、术后炎症反应、机体应激或器械操作污染等因素有关。
1、抗感染治疗:
碎石后发热常见于尿路感染,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广谱抗菌药,严重感染可能需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及血常规变化。
2、补液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需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退热。建议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3000毫升,通过增加尿量冲刷尿路。发热伴随大量出汗时需补充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3、调整体位:
术后保持半卧位有助于碎石颗粒排出,减少尿路梗阻风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残留结石移位引发二次损伤,但需进行适度翻身活动预防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4、观察排尿情况:
记录尿量、颜色及疼痛变化,出现鲜红色血尿或排尿困难需警惕输尿管损伤。碎石后3天内可能出现轻微血尿属正常现象,持续发热伴脓尿提示感染加重。
5、复查影像学检查:
发热持续48小时不退需进行泌尿系超声或CT复查,明确是否存在结石残留、肾积水或肾周脓肿。严重梗阻可能需留置双J管引流,脓肿形成时需穿刺引流。
术后应保持低盐低嘌呤饮食,限制动物内脏及海鲜摄入以防尿酸结石复发。每日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排石,但避免跳跃动作。注意会阴部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出现寒战、腰痛加剧或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建议术后1周复查尿常规,1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评估排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