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与脐带残端污染、护理不当、免疫低下等因素有关。
脐炎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侵入脐带残端导致。分娩时消毒不彻底、脐带结扎不规范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日常护理中尿布摩擦脐部、过早沾水或使用不洁物品擦拭,均可能破坏局部屏障功能。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病。典型表现为脐周红肿、渗液伴异味,严重时可出现发热或脓性分泌物。需警惕脐部血管与腹腔相通,感染可能扩散引发败血症。
出现脐部异常分泌物或红肿时,应及时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避免自行涂抹药膏。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脐部。若出现发热或化脓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需静脉用药。
新生儿脐炎可通过消毒护理、药物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处理。
新生儿脐炎可能与脐部感染、护理不当、免疫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脐周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消毒护理是基础措施,使用碘伏或酒精每日消毒脐部2-3次,保持干燥清洁。若出现化脓或发热,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严重脓肿形成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操作前需洗净双手,避免摩擦尿布覆盖脐部,观察有无异常分泌物。
日常注意使用透气棉质衣物,沐浴后及时擦干脐部,发现渗液或红肿加重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