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性驼背主要表现为脊柱后凸畸形,常见症状包括背部疼痛、姿势异常、活动受限、肌肉疲劳及呼吸受限。
1、背部疼痛:
早期表现为久坐或长时间站立后下背部钝痛,疼痛区域多集中在胸腰交界处。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向肩胛区放射,晨起时症状较轻,傍晚加重。疼痛与椎旁肌群持续紧张、小关节负荷增加有关,严重者可伴随椎间盘退变。
2、姿势异常:
典型表现为胸椎后凸角度增大超过40度,头部前倾,肩胛骨外展形成"圆肩"外观。部分患者伴随腰椎前凸代偿性增大,从侧面观察可见"S"形曲线。姿势异常在疲劳时更为明显,平卧时畸形可能暂时改善。
3、活动受限:
胸椎旋转和伸展功能受限最常见,表现为无法完全挺直背部。部分患者穿衣、转身等日常动作困难,严重者影响梳头、高处取物等上肢活动。活动受限与椎体楔形变、韧带钙化等结构性改变相关。
4、肌肉疲劳:
竖脊肌、斜方肌下部等抗重力肌群易出现酸胀乏力,长时间维持坐姿需频繁变换体位。肌肉疲劳与异常姿势导致的肌力不平衡有关,可能伴随颈肩部代偿性酸痛。
5、呼吸受限:
严重胸椎后凸可降低胸廓扩张度,表现为运动后气促、深呼吸受限。肺功能检查可能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但日常静息状态下多无明显缺氧表现。
建议加强核心肌群训练,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改善姿势。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避免使用过高枕头。学习工作时保持视线平视,每30分钟起身活动。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麻木,需及时排查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