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皮试阳性或过敏时,可通过脱敏注射或更换疫苗类型处理。破伤风皮试不能打的情况主要有皮试阳性反应、既往过敏史、局部皮肤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疫苗成分过敏等。
1、皮试阳性反应皮试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直径超过15毫米时,提示阳性反应。此时需采用小剂量多次脱敏注射法,将破伤风抗毒素分为4次逐渐增量注射,每次间隔20分钟。脱敏过程中需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医护人员全程监护生命体征。
2、既往过敏史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史者应避免重复皮试。可改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该制剂直接从人血浆提取,过敏反应概率显著降低。接种前仍需询问是否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后观察30分钟。
3、局部皮肤感染前臂皮试区域存在皮炎、溃疡或化脓性感染时,可能干扰皮试结果判断。需先治疗皮肤感染,待创面愈合后重新选择对侧手臂测试。严重感染患者可考虑直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4、免疫系统异常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能出现假阴性反应。这类人群暴露后可直接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同时完成三针破伤风类毒素基础免疫程序。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滴度确认免疫效果。
5、疫苗成分过敏对破伤风抗毒素中硫柳汞防腐剂或马血清蛋白过敏者,需选用无添加剂的单剂量包装制剂。极少数对破伤风类毒素过敏者,应在重症监护条件下进行梯度剂量接种,或采用其他被动免疫方案。
伤口暴露后24小时内完成破伤风预防至关重要。日常应保持伤口清洁,深部污染伤口需彻底清创。完成基础免疫者每10年加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缺陷患者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接触土壤、铁锈等污染物后,即使轻微伤口也应就医评估。
破伤风通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可通过伤口处理、药物治疗、对症支持等方式干预。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毒素引起,临床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肌肉强直症状。治疗需首先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并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药物治疗包括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常用药物有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注射用青霉素钠;镇静解痉药物缓解肌肉痉挛,如地西泮注射液。重症患者需气管切开维持呼吸,并行营养支持治疗。病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诱发痉挛发作。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留置胃管保证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