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包块是否为恶性不能仅凭大小判断,需结合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活检综合评估。恶性风险升高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包块增长迅速、边界不清、血流信号丰富、伴随腹水或CA125等指标异常。
体积较大的盆腔包块可能为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这类包块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无血流异常。绝经后女性出现直径超过10厘米的包块需提高警惕,但部分浆液性囊腺瘤可达20厘米仍属良性。良性包块多表现为单房囊性、囊壁光滑、无乳头状突起。
直径小于5厘米的实性包块若伴有CA125显著升高、超声显示混合回声或分隔厚壁,恶性概率显著增加。交界性肿瘤常见于3-8厘米范围,而卵巢癌可表现为2-15厘米不等。特殊类型如颗粒细胞瘤通常较小却具有恶性潜能,部分转移瘤早期体积较小已出现腹膜种植。
建议发现盆腔包块后完善经阴道超声、MRI增强扫描及HE4联合ROMA指数检测。绝经后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者需缩短随访间隔。无论包块大小,出现消瘦、腹胀、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妇科肿瘤专科。
腺癌并不全部都是恶性的,多数腺癌属于恶性肿瘤,但也有少数为良性。
腺癌是起源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乳腺、肺、胃肠等器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典型的恶性腺癌表现为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组织结构紊乱,可能伴随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这类肿瘤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少数情况下,腺瘤样息肉或某些分泌性腺体病变可能呈现良性特征,如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这类病变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无转移倾向,但部分存在恶变风险,需定期随访监测。病理学上良性腺瘤细胞分化良好,核浆比例正常,无病理性核分裂。
发现腺上皮来源肿物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明确性质。日常需避免吸烟、酗酒等致癌因素,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