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肿胀可能由膝关节滑膜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关节腔穿刺、物理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
1、膝关节滑膜炎膝关节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反应时,关节腔内液体积聚导致肿胀。常见于运动过度或慢性劳损,表现为膝盖局部发热、屈伸受限。急性期需减少活动,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药物,配合冷敷缓解症状。慢性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2、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发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晨起关节僵硬、活动后肿胀加重是典型特征。治疗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营养软骨,疼痛明显时使用洛索洛芬钠片。严重畸形者可能需要关节置换手术。
3、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腔诱发急性炎症,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血尿酸检测可确诊。急性期选用秋水仙碱片或依托考昔片抗炎镇痛,缓解期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控制尿酸水平,同时限制高嘌呤饮食。
4、韧带损伤运动中外力扭转导致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撕裂,多伴随关节不稳定感和淤血。轻度损伤可通过支具固定配合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需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跑跳动作,逐步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
5、半月板撕裂膝关节旋转挤压造成半月板破裂,常出现关节交锁和弹响。核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边缘型撕裂可尝试保守治疗,桶柄样撕裂需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或修整术。术后需进行渐进式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膝盖肿胀期间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睡眠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牛奶、深绿色蔬菜等。急性肿胀48小时内冷敷,后期可改用温热敷改善循环。若肿胀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发热、皮肤发红等症状,须及时排查感染性关节炎等严重情况。康复阶段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摔倒后肿胀不一定会骨折,肿胀可能是软组织损伤或炎症反应的表现。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但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摔倒后出现肿胀时,软组织损伤是更常见的情况。皮下血管破裂导致局部淤血,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这类损伤通常通过冰敷、抬高患肢、加压包扎等方式缓解。轻微扭伤或肌肉拉伤也可能引起肿胀,适当休息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少数情况下肿胀确实与骨折相关。骨质疏松患者、高龄人群或遭受高强度外力冲击时,骨折风险显著增加。骨折引起的肿胀往往发展迅速,可能伴随皮下淤青范围扩大、触摸时有骨擦感等症状。开放性骨折还会出现皮肤破损和出血,需紧急医疗干预。
摔倒后建议先停止活动并观察症状变化,48小时内可间断冰敷减轻肿胀。若出现持续加重的疼痛、无法承重、关节变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骨折。日常注意居家防滑措施,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老年人可进行平衡训练降低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