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着凉发烧可通过多喝水、物理降温、调整饮食、保持休息、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着凉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受寒刺激、饮食不当、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发烧时体内水分流失加快,家长需督促孩子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散热。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冰水,以免刺激胃肠。若孩子拒绝饮水,可尝试用滴管或勺子缓慢喂服,必要时遵医嘱口服补液盐散。
2、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家长可用温水擦拭孩子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敷额头。禁止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浸泡。擦拭后及时擦干皮肤并更换汗湿衣物,室温保持在24-26℃为宜。若手脚冰凉需先搓热四肢再降温。
3、调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羹,适量添加新鲜果蔬泥补充维生素。避免油腻、生冷及高蛋白食物。哺乳期婴儿可增加母乳喂养频次。发热期间可少量多次进食,每次进食量约为平时的三分之二。
4、保持休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家长需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头部,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的湿度。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或烦躁需及时就医。
5、遵医嘱用药体温超过38.5℃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不可自行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或超剂量服用。若伴随咳嗽可配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出现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
家长需每日监测孩子体温3-4次,记录发热时间和最高温度。发热期间宜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若发热持续3天未退,或出现抽搐、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再次受凉,饮食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