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耳朵堵了可通过清理耳道、捏鼻鼓气、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术、鼓膜穿刺等方式缓解。耳堵可能由耵聍栓塞、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外耳道异物、梅尼埃病等原因引起。
1、清理耳道耵聍栓塞是耳堵最常见原因,耳道内耵聍过多会形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医生用专业器械取出。避免自行用挖耳勺掏挖,可能损伤耳道皮肤或将耵聍推向深处。游泳或洗头后耳道进水可能加重堵塞感,可用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口水分。
2、捏鼻鼓气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导致中耳负压,产生耳闷胀感。可尝试捏住鼻子闭口鼓气,促使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压力。该方法对感冒或鼻炎引起的耳堵效果较好,但急性中耳炎发作期禁用。重复进行数次后若无效,需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3、药物治疗细菌性中耳炎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过敏性鼻炎引发的咽鼓管水肿可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梅尼埃病导致的耳堵伴随眩晕时,可遵医嘱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内耳循环。使用药物前需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
4、咽鼓管吹张术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可在耳鼻喉科进行专业吹张治疗。医生使用波氏球或导管将空气经鼻腔导入咽鼓管,帮助恢复中耳通气功能。该操作可能引起短暂耳痛或眩晕,治疗前后需评估鼓膜状态,避免鼓膜穿孔者进行。
5、鼓膜穿刺顽固性中耳积液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行鼓膜穿刺抽液。医生在局麻下用细针穿刺鼓膜引流积液,严重者需放置通气管。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穿刺孔感染。该操作能快速缓解耳堵感,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洗澡时可用耳塞防止进水。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持续性耳堵超过一周,或伴随听力下降、耳痛、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糖尿病患者出现耳堵需警惕恶性外耳道炎,免疫低下者要排除真菌感染。儿童反复耳堵可能需切除腺样体改善咽鼓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