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祛痰药三类,具体用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分型选择。
1、支气管扩张剂:
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福莫特罗能快速缓解气道痉挛,长效制剂适用于稳定期维持治疗。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迷走神经张力改善通气,与β2激动剂联用可增强疗效。茶碱类药物虽使用减少,但对部分夜间症状明显者仍有一定价值。
2、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布地奈德、氟替卡松适用于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口腔念珠菌感染风险,用药后应漱口。急性加重期可短期口服泼尼松,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
3、祛痰药:
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排痰。羧甲司坦通过调节黏液分泌改善气道廓清功能,适用于痰量多且黏稠者。使用祛痰药期间需配合适量饮水增强效果。
4、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罗氟司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型患者,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少急性发作。可能出现腹泻、体重下降等不良反应,需监测肝功能。该药需与其他基础药物联合使用。
5、抗生素预防:
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具有抗炎作用,长期小剂量使用可减少急性发作频次。适用于每年急性加重≥3次的患者,使用前需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定期评估耐药风险。
慢阻肺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坚持低流量氧疗符合指征者,每日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补充ω-3脂肪酸。避免油烟、冷空气刺激,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急性加重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稳定期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戒烟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措施,同时需避免二手烟暴露。
慢阻肺中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一般为2-5年,实际时间受到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管理、营养状态、治疗依从性、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疾病控制情况规范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延缓肺功能下降。急性加重期及时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配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片短期冲击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稳定期坚持家庭氧疗每日超过15小时,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2、并发症管理合并肺动脉高压时使用西地那非片改善肺血管阻力,出现肺心病需联合呋塞米片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干预,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性脑病。
3、营养状态患者常因呼吸困难导致进食不足,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30-35千卡热量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白。补充支链氨基酸营养粉剂,纠正低白蛋白血症。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4、治疗依从性坚持每日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和膈肌锻炼,参加肺康复计划每周3次以上。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按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禁止自行停用吸入制剂。
5、个体差异年龄小于65岁、BMI指数正常范围、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预后较好。基因检测发现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者需终身补充蛋白酶抑制剂。心理干预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可改善患者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慢阻肺中晚期患者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防寒。饮食采用少量多餐模式,餐后保持坐位休息30分钟。每日进行平地步行训练,以不诱发明显气促为度。家属应学习正确拍背排痰手法,定期协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出现意识改变或下肢水肿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