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伤口一般建议在6小时内完成,伤口处理及时性主要受污染程度、伤口深度、出血量、受伤部位、患者年龄等因素影响。
伤口暴露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6小时内处理可有效清除污染物,降低细菌繁殖概率。浅表擦伤或切割伤在清洁后可直接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持干燥环境有助于愈合。动物咬伤或严重污染伤口需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需尽早处理,避免并发症。
特殊情况下超过6小时仍须处理。深度烧伤或贯穿伤即使超过时间窗也需清创,防止坏死组织引发全身感染。野外环境无法及时就医时,可用清洁饮用水冲洗伤口并临时包扎。金属异物残留或化学腐蚀性伤口无论时间均需专业处置,自行处理可能导致二次损伤。
伤口处理后应每日观察红肿热痛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保持均衡饮食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接触水源时使用防水敷料,定期更换避免滋生细菌。如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疼痛加剧,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须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