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手术一般可以双侧一起做,但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手术耐受度及医生评估决定。双侧同期手术可减少麻醉次数和恢复周期,但手术创伤较大,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双侧同期手术。这类患者通常年龄较轻,无严重基础疾病,术前评估显示能耐受较长时间麻醉和较大手术创伤。手术方式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或髓芯减压术,具体根据坏死分期决定。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早期负重,康复周期可能比单侧手术延长。
对于高龄、合并心肺疾病或体质较弱的患者,通常建议分期手术。这类患者对长时间麻醉和手术创伤的耐受性较差,同期手术风险较高。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一般为3-6个月,待首次手术侧基本恢复后再进行对侧手术。分期手术虽延长总治疗时间,但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及功能恢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质愈合情况。如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或假体松动可能。
股骨头坏死置换术后可以适量走路,但需避免过度负重和长时间行走。股骨头置换术是用人工关节替代病变股骨头的手术,术后恢复需结合康复训练与活动限制。
术后早期应以康复训练为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行走量。初期可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辅助,每次行走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每日2-3次。随着肌肉力量恢复,可逐渐延长至每次20-30分钟。人工关节存在使用寿命,过度负重会加速假体磨损。日常行走应选择平坦路面,避免爬山、爬楼梯等增加髋关节负荷的活动。术后3个月内禁止跑步、跳跃等剧烈运动。
若出现假体松动、关节疼痛或异常响声需立即减少活动量。肥胖患者更需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术后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患者须严格限制行走,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恢复。长期过量行走可能导致假体移位、聚乙烯衬垫磨损等机械性并发症,严重时需二次翻修手术。
术后应定期复查X线评估假体位置,配合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饮食需保证钙质和蛋白质摄入,戒烟限酒以促进骨骼愈合。出现髋部持续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