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疫苗后发热腹泻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疫苗反应通常由免疫系统激活、疫苗成分刺激、胃肠功能紊乱、个体敏感差异、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建议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敷。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若出现寒战需停止物理降温并注意保暖。
2、补充水分家长需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若4小时无排尿或出现嗜睡需警惕脱水。
3、调整饮食暂停添加新辅食,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腹泻期间可暂时减少乳制品摄入,恢复期逐步增加易消化的面条、馒头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
4、观察症状家长需记录发热持续时间、腹泻次数及性状,检查有无皮疹、呕吐伴随症状。疫苗反应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1-2天,若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考虑其他病因。
5、及时就医出现血便、持续呕吐、抽搐或意识改变时,应立即携带疫苗接种记录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严重感染时可能使用头孢克肟颗粒。
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日常可准备体温计和补液盐备用,接种前如实告知医生过敏史。多数疫苗反应3天内自行缓解,家长无须过度焦虑,但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若腹泻伴随严重脱水或发热反复,应及时至儿科或感染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