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疫苗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不再常规接种,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宣布天花被彻底消灭。我国自1981年起停止对新生儿接种天花疫苗,仅对特定高风险人群如实验室研究人员进行储备性接种。
天花疫苗又称牛痘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天花病毒感染。该疫苗通过接种活病毒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反应。由于天花病毒已无自然传播,普通儿童无须接种该疫苗。若存在特殊暴露风险,需由专业机构评估后启动应急接种程序。
当前儿童免疫规划包含卡介苗、乙肝疫苗等常规接种项目,家长应按照预防接种证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接种。日常防护需注意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接触可疑皮疹患者。如发现儿童出现高热伴皮肤疱疹,应及时就医排查水痘、手足口病等现症传染病。
孩子接种霍乱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食欲减退等常见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霍乱疫苗主要用于预防霍乱弧菌感染,属于口服减毒活疫苗,接种后需密切观察孩子身体状况。
接种部位红肿或硬结是较常见的反应,通常出现在接种后24小时内,范围较小且可自行消退。部分孩子可能出现37.5-38.5摄氏度的低热,持续1-2天会逐渐缓解。胃肠道反应如轻微腹泻、恶心呕吐也可能发生,一般症状较轻且不超过3次每天。这些反应属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正常表现,无须特殊处理,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即可。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皮疹扩散、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过敏性休克虽然罕见但属于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意识模糊等。疫苗接种后2周内如出现关节疼痛、血便等异常情况也应及时告知医生。有免疫缺陷疾病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孩子接种前应咨询专业医师。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家长需记录孩子体温变化及异常症状出现时间,发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但不要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建议保留疫苗接种凭证并告知后续接种医生相关反应史,完成全程接种才能获得充分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