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肉疙瘩可能由皮肤软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脂肪瘤、寻常疣、神经纤维瘤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观察、药物或手术治疗。
1、皮肤软纤维瘤:
常见于中老年人颈部、腋窝等摩擦部位,属于良性皮肤增生,可能与皮肤老化、激素变化有关。体积较小且无不适时可暂不处理,若影响美观或反复摩擦出血,可通过激光或冷冻去除。
2、皮脂腺囊肿:
因毛囊堵塞导致皮脂积聚形成,触摸有弹性且可能伴发感染。未感染时保持皮肤清洁即可,若出现红肿疼痛需切开引流,并配合抗生素如头孢克洛、阿莫西林治疗。
3、脂肪瘤:
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皮下包块,质地柔软可推动。生长缓慢的较小脂肪瘤无需特殊处理,直径超过3厘米或压迫神经时需手术切除。
4、寻常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质增生,表面粗糙呈菜花状。可局部涂抹维A酸乳膏、咪喹莫特乳膏,顽固性疣体可采用液氮冷冻治疗。
5、神经纤维瘤:
遗传性疾病导致的神经鞘细胞增生,表现为多发皮下结节。需定期监测变化,若瘤体快速增长或疼痛需手术切除,并排查是否合并神经纤维瘤病。
日常应注意避免反复摩擦刺激瘤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饮食上减少高脂高糖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C增强皮肤抵抗力。发现肉疙瘩短期内迅速增大、破溃出血或伴随疼痛麻木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或普外科,通过触诊、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避免自行挤压或针挑,以防感染或刺激瘤体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