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长黑色的小突起可能是黑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皮肤纤维瘤、黑色素瘤或寻常疣等疾病的表现。具体病因需结合皮损形态、生长速度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黑色素痣黑色素痣是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由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丘疹,颜色从浅棕至深黑不等,表面光滑或粗糙。多数痣直径小于6毫米,生长缓慢且对称。外伤、紫外线暴露或激素变化可能刺激其增大。若出现瘙痒、出血或快速增大需警惕恶变,可通过皮肤镜或病理检查确诊。
2、脂溢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俗称老年斑。皮损呈褐色至黑色的疣状突起,表面覆有油脂性鳞屑,好发于面部、胸背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其发生与皮肤老化、日光损伤相关,通常无须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液氮冷冻或激光去除。需注意与扁平疣或日光性角化病鉴别。
3、皮肤纤维瘤皮肤纤维瘤为真皮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表现为硬质褐色结节,常因蚊虫叮咬或毛囊炎后形成。触诊有典型"纽扣样"凹陷感,多无自觉症状。好发于四肢伸侧,极少恶变,一般无须处理,影响美观时可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可见漩涡状排列的成纤维细胞。
4、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肿瘤,早期可表现为原有黑痣突然增大、颜色不均或边缘不规则。进展期皮损可出现溃疡、渗液,易通过淋巴转移。紫外线暴露、家族史及大量痣体是危险因素。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晚期需联合靶向治疗。
5、寻常疣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粗糙的黑色角质化丘疹,表面可见点状出血。好发于手指、甲周等易受摩擦部位,具有传染性。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水杨酸软膏或冷冻治疗,顽固性疣体需采用光动力疗法。避免自行抠抓防止自体接种传播。
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使用SPF30以上的广谱防晒霜。每月自查皮肤变化,重点关注不对称性、边界模糊、颜色斑驳或直径超过6毫米的皮损。避免使用腐蚀性药物点痣,发现皮损短期内形态改变、伴随疼痛或渗液时,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减少机械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