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耳屎掏光通常不是好事,可能破坏耳道自然保护屏障。
耳屎学名耵聍,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具有润滑抗菌和阻挡异物作用。正常耳道具有自洁功能,咀嚼或说话时下颌运动可促使陈旧耵聍自然脱落。频繁掏耳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增加真菌或细菌感染概率,表现为耳痛瘙痒或流水。过度清理还可能刺激耵聍腺分泌更多耳垢,反而形成栓塞导致听力下降或耳鸣。特殊情况下如油性耵聍体质者,可能出现耳道堵塞需医疗干预。
少数职业如游泳运动员或助听器使用者,因长期潮湿环境或器械压迫,可能需要定期清理耳道。但普通人群无须刻意清除耳屎,更不应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耳道。若出现耳闷胀感或听力异常,建议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耵聍冲洗。日常清洁只需用毛巾擦拭耳廓即可,避免将任何物体插入耳道。
耳朵内壁掏破了可以通过清洁消毒、避免刺激、使用药物等方式处理。
耳朵内壁掏破可能与用力过猛、工具不洁、频繁掏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疼痛、出血、轻微红肿等症状。清洁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破损处,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避免刺激包括停止掏耳行为、防止污水进入耳道、减少耳机使用等。药物处理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氧氟沙星滴耳液等预防感染,但禁止自行使用药物或向耳道内塞入棉球等异物。
日常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若出现持续疼痛、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