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通常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传播等。水痘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水疱,伴有瘙痒、发热等症状。
1、呼吸道飞沫传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进入易感者呼吸道后,在局部繁殖并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患者需佩戴口罩隔离,接触者可通过接种水痘疫苗预防。
2、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水痘患者的水疱液可能导致感染。水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触后病毒可通过皮肤微小破损处侵入。患者水疱未结痂前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护理人员需做好手部消毒。
3、母婴垂直传播孕妇在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皮肤瘢痕、肢体发育异常等畸形。孕早期感染风险较高,孕妇应避免接触水痘患者。
4、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可能引起感染。病毒在体外可存活数小时,物品消毒需使用含氯消毒剂。患者用品应单独清洗,避免与他人混用。
5、潜伏期传播水痘患者在出疹前1-2天即具有传染性。此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容易造成疾病传播。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病例时,需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水痘患者应居家隔离至所有皮疹结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发热时可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保证休息。未接种疫苗的易感接触者可在暴露后3-5天内接种水痘疫苗进行应急预防。出现高热不退、皮疹化脓等并发症表现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