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四项检查主要用于评估体内铁代谢状态,筛查缺铁性贫血或铁过载疾病,具体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四项指标。
1、血清铁:
血清铁直接反映血液中铁离子浓度,是判断铁缺乏或过剩的初级指标。数值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升高可能与溶血性贫血、铁剂过量有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单纯血清铁波动易受近期饮食影响。
2、总铁结合力:
总铁结合力体现转铁蛋白结合铁的总能力,缺铁时肝脏合成更多转铁蛋白导致该值升高,铁过载时则降低。该指标能区分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前者总铁结合力增高,后者多正常或降低。
3、转铁蛋白饱和度:
通过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比值计算得出,反映铁转运效率。正常值20%-50%,低于16%提示缺铁,高于50%需警惕血色病等铁沉积疾病。该指标对早期缺铁诊断比单一血清铁更敏感。
4、铁蛋白:
铁蛋白是体内主要的铁储存蛋白,能准确反映铁储备情况。数值降低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异性指标,升高见于炎症、肿瘤或铁过载疾病。需注意感染期可能出现假性升高,需结合CRP等炎症指标判断。
日常建议保持均衡膳食,适量摄入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长期素食者、月经量多女性及消化出血患者应定期监测铁代谢指标。出现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时,需完善血常规联合血清铁四项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自行补铁造成健康风险。
血清性荨麻疹是一种由血清或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荨麻疹类型,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等症状。
血清性荨麻疹通常与注射异种动物血清、疫苗或药物过敏有关。当人体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产生IgE抗体,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血管扩张和皮肤水肿。典型症状包括突发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剧烈瘙痒,可能伴随面部肿胀、呼吸困难等全身反应。常见诱因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造影剂等药物,少数情况下与输血或昆虫叮咬相关。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控制症状。
日常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