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腰一般是指急性腰扭伤,主要症状有腰部突发剧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局部压痛、姿势代偿性改变等。急性腰扭伤多因腰部肌肉、韧带或关节突关节受到过度牵拉或扭转导致,常见于搬运重物、突然转身等动作。
1、腰部突发剧痛闪腰后立即出现腰部撕裂样或刀割样剧痛,疼痛多集中于腰骶部一侧,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患者常能准确指出疼痛点,部分人可能伴随臀部或大腿后侧放射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疼痛在平卧休息后可缓解,但翻身或起身时易诱发。
2、活动受限因疼痛导致腰部主动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动作受限。患者常保持腰部僵直状态,行走时需用手扶腰,上下楼梯困难。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床上翻身动作,需他人协助改变体位。
3、肌肉痉挛损伤后竖脊肌等腰部肌肉出现保护性痉挛,触摸可感到肌肉紧张如板状。痉挛可能引发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侧弯,长时间痉挛会导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形成疼痛-痉挛恶性循环。热敷或按摩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4、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棘突旁、骶髂关节等处存在明确压痛点,按压时疼痛与主诉一致。部分患者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提示韧带或肌肉附着点损伤。深压时若出现下肢放射痛需警惕腰椎间盘突出可能。
5、姿势代偿性改变患者常采取特殊姿势减轻疼痛,如躯干向健侧倾斜、患侧髋膝关节微屈等。这些代偿姿势可能引发步态异常,长期未纠正会导致骨盆倾斜或脊柱侧弯等继发问题。急性期应避免强行矫正姿势。
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1-3天,选择硬板床并保持髋膝关节屈曲体位。可局部冷敷48小时后再改为热敷,疼痛严重时需就医排除骨折或椎间盘突出。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日常注意搬运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避免突然扭转动作,久坐时使用腰垫支撑。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应及时进行腰椎MRI检查。
宝宝闪腰通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活动、触摸腰部时疼痛加剧等症状。闪腰可能与肌肉拉伤、关节错位、外伤、先天发育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观察行为异常、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
1、肌肉拉伤宝宝活动时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腰部肌肉拉伤,表现为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家长需避免让宝宝继续剧烈运动,可用热毛巾热敷缓解疼痛。若48小时后无改善,建议就医排除其他损伤。
2、关节错位腰椎小关节错位会导致宝宝突然哭闹且保持固定姿势。家长需立即停止宝宝所有活动,用护腰固定体位,并尽快就医进行手法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加重神经压迫症状。
3、外伤史跌落或撞击后出现的腰部疼痛需警惕骨折风险。家长应检查有无淤青肿胀,记录受伤过程,避免移动宝宝腰部。急诊需进行X线检查,必要时使用腰椎支具固定。
4、先天发育异常隐性脊柱裂等先天疾病可能在活动后诱发疼痛。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下肢无力或大小便异常,通过MRI检查确诊。轻度病例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严重者需手术干预。
5、腰椎间盘突出罕见但需警惕的严重情况,表现为持续哭闹和下肢放射痛。家长发现宝宝拒绝爬行或行走时,应立即就医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行微创手术。
日常需避免让宝宝进行超出其年龄段的剧烈运动,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搬运时注意托住腰臀部。发现异常哭闹超过2小时或伴随发热呕吐时,须立即前往儿科或骨科就诊。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脊柱发育问题,1岁以下婴儿建议每月测量一次躯干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