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妊娠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治疗。糖尿病妊娠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加重、胎盘激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肥胖、年龄等因素引起。
1、饮食控制糖尿病妊娠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避免精制糖及高脂饮食。可将三餐分为5-6次少量进食,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营养师会根据孕周、体重制定个性化食谱,保证胎儿发育所需营养的同时控制血糖波动。
2、运动干预在医生评估无禁忌证后,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1小时,持续20-30分钟,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需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出现宫缩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3、血糖监测每日需进行7次血糖监测,包括三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更全面反映血糖波动趋势,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胰岛素治疗当饮食运动控制不佳时,需采用胰岛素治疗。常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根据血糖谱选择基础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胰岛素剂量需随孕周增长动态调整,注射部位应轮换以避免脂肪增生。
5、定期产检需增加产检频率至每1-2周一次,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超声评估羊水量、脐血流及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必要时进行胎心监护。妊娠32周后需密切监测并发症,如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等。
糖尿病妊娠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足部护理,每日检查有无破损,选择透气棉袜和宽松鞋子。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家属应学习低血糖识别与处理,随身携带糖果应急。所有治疗均需在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