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抗缪勒管激素检测、性激素六项、阴道超声检查、基础体温测定、促卵泡生成素检测等。
抗缪勒管激素AMH由卵巢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分泌,能客观反映卵巢储备功能。AMH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检测不受月经周期影响。数值低于1.1纳克/毫升提示卵巢储备下降,高于3.0纳克/毫升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
月经第2-5天抽血检测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FSH>10单位/升提示卵巢功能减退,LH/FSH比值>2需警惕多囊卵巢。检查需在早晨空腹进行,避免剧烈运动。
经阴道超声可直观观察窦卵泡数量AFC,正常单侧卵巢窦卵泡数5-10个。卵巢体积小于3立方厘米或窦卵泡总数少于5个提示储备不足。检查宜在月经周期第3天进行,无需特殊准备。
连续监测晨起静息体温,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并持续12-14天。双相体温曲线提示有排卵,单相曲线可能为无排卵性月经。需保证每天测量时间固定,睡眠充足6小时以上。
月经周期第3天FSH水平最具参考价值。FSH>25单位/升提示卵巢早衰可能,需结合AMH和AFC综合判断。反复检测FSH>15单位/升时,自然受孕几率显著降低。
建议检查前3天避免性生活及阴道用药,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抽血。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保持规律作息。检查后出现轻微头晕属正常现象,可饮用糖水缓解。发现异常指标时,应在生殖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3个月经周期的动态监测,避免单次检查误判。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辅酶Q10,但不可替代正规医疗评估。
女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妇科检查、激素水平检测、输卵管通畅性检查、排卵监测和宫腔镜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不孕不育的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是不孕不育检查的基础项目,通过外阴、阴道、宫颈和子宫的视诊和触诊,评估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和是否存在异常。医生会观察外阴发育是否正常,阴道有无畸形或炎症,宫颈有无糜烂或息肉,子宫大小、位置和活动度是否正常。妇科检查还能发现盆腔有无压痛或包块,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盆腔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2、激素水平检测激素水平检测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间进行,主要检查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催乳素和睾酮等激素。这些激素的异常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激素检测需要空腹抽血,最好在月经第2-4天进行基础激素水平检测,部分激素需要在排卵期或黄体期复查。
3、输卵管通畅性检查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常用方法包括子宫输卵管造影和超声下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并在X光下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的流动情况,能清晰显示输卵管是否通畅及其阻塞部位。超声下输卵管通液术则通过向宫腔注入生理盐水,在超声监测下观察液体是否顺利通过输卵管。这两种检查都能评估输卵管通畅程度,但造影检查更为准确。
4、排卵监测排卵监测可通过基础体温测量、尿排卵试纸检测、超声监测和子宫内膜活检等方法进行。基础体温测量需要每天早晨固定时间测量静息体温,排卵后体温会上升0.3-0.5度。尿排卵试纸检测黄体生成素峰值预测排卵时间。超声监测能直接观察卵泡发育情况和排卵过程。子宫内膜活检可评估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性,判断是否存在黄体功能不全。
5、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是将细长的光学仪器经宫颈置入宫腔,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子宫内膜情况和输卵管开口。这项检查能发现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宫腔病变。宫腔镜检查通常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需要麻醉下操作,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进行活检或治疗性操作如粘连分离、息肉切除等。
不孕不育检查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夫妻双方同时进行检查。检查前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检查期间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和使用阴道药物。部分检查如输卵管造影和宫腔镜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阴道出血,通常1-2天内可自行缓解。检查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咨询专科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提高受孕概率也有重要帮助。